Search

「可是」

日前寫了一篇文章談到,在我哥哥數年鍥而不捨的遊說下,我整個家族都有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可是」

日前寫了一篇文章談到,在我哥哥數年鍥而不捨的遊說下,我整個家族都有吃補充品的習慣。

有位讀者回應:「可是以前我阿嬤吞藥丸吞太多,喉嚨、食道到胃都有長期吞藥的痕跡(記得長輩說醫生說的)。」

我原本要回應:「喉嚨、食道和胃的組織是有彈性的,我不太了解醫師是看到了什麼。」

但轉念一想,不對,讀者應該不是來踢館的,也不是要聽我科普喉嚨、食道和胃的組織是有彈性的,更不是來聽我說她錯。

感覺上讀者這則留言的背後有一個情緒,或是一個信念,讓她想說這句話。

於是我站在她的立場,想像著一個懷抱「吞藥丸吞太多,喉嚨、食道到胃都有長期吞藥的痕跡」信念的人,看著那一排管弦樂團似的補充品盒,會有什麼樣的感受,同理她:「視覺看起來真的很可怕是吧?我也是被轟炸很久才接受的。」

網友回應:「懷孕時每天都要吃的(好幾輪),也很抖。」

我這才了解那則「可是」留言的背後,有著長達快要一年的恐懼。

我的醫師朋友常常很生氣病人說「可是」,覺得自己的專業意見被質疑,懟病人或家屬:「要不然你去看別的醫生。」

事實上當老師的聽到學生說「可是」,當家長的聽到孩子說「可是」也會有同樣被冒犯的感覺。

然而他真的是要懟你嗎?

從上述的故事可以看到,「可是」的背後,通常都有一個更深的情緒或不解。

雖然一句話懟回去很快,但問題並沒有解決。

有時候反而因此溝通被劃下句點,有時候則是掀起一場焦點被模糊的戰爭,最後問題不僅沒解決,反而讓事情更糟。

試試看站在對方的立場,以同理回應對方的「可是」。

經常很簡單幾個字的同理,就會讓那個「可是」底下的情緒或信念,浮現上來。而對方用「可是」築起來的防衛大門也比較容易因為被同理而鬆動並打開。

簡單一句同理,要比糾結在字面上的意義,做無謂的攻防戰要來得有效多了。

~郭葉珍的《和自己,相愛不相礙》~

博客來 https://tinyurl.com/y723qf8r
三采 https://tinyurl.com/yc4h6mm5
誠品 https://bit.ly/2KcE4CO
讀冊 https://bit.ly/2WjC9ip
MOMO https://bit.ly/3mhXvHy

電子書
Google Play: https://tinyurl.com/yb5gehfa
Readmoo: https://tinyurl.com/y9zlse28
角川: https://tinyurl.com/y7x6tr7o
KOBO: https://tinyurl.com/yaw27pby
博客來: https://tinyurl.com/ya78zwyc
Pubu: https://tinyurl.com/ybzzvo4q
MyBook: https://tinyurl.com/ya2yx4lu
HYREAD: https://tinyurl.com/y9c43vds
Amazon: https://tinyurl.com/yd8mdzsz

~郭葉珍的《我們,相伴不相絆》~博客來2020年親子教養排行榜第六名

博客來:https://reurl.cc/NjZWge (含電子書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